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1章 明察秋毫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sp;  “可惜了,我还以为你是能够讲真话的那人。”

    佛海咬牙道:“事实便是如此,贵人若觉得小僧有所隐瞒,便将这条性命取了去罢!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刘邦反而住了手。

    正当佛海思考他是不是在试探自己之时,耳边却听见:

    “怎么说,你也帮忙挡了一刀,你的命,我是不会要的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,你那徒儿,与我可没有什么恩情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得冷静,让佛海好像掉进了冰窟里。

    两人便这么沉默着,只能听见屋外的蝉鸣。

    刘邦也不逼他,过了好一会儿,佛海才苦笑道:

    “您能告诉我,您是怎么发现的吗?”

    见他松了口,刘邦便把他扶了起来,随后自己往后一躺,瘫靠在了床上。

    “第一,你知道张良吗?”

    “子房公大名,如何不知。”

    “他也是学道的,你觉得那位皇甫什么的,能比他更厉害?”

    佛海沉默,他想不通这两者有什么关系。

    “连张良都做不到预测未知之事,那小子能行?能行我把我头给你们当鞠踢着玩!”

    这……

    刘邦接着又道:“第二,你不该以鬼神之说来诓我,以前我媳妇说我走到哪,头上都有片云跟着……”

    见他越来越疑惑,刘邦便直道:“反正老子不信这个,懂了吧!”

    “第三,杨沂中告诉我,你是因为受到了惊吓,所以才昏倒了过去……这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如何……如何不可能?”

    “你若是这般胆小,便不会来挡那一刀……这天下也许有人会这么做,但在不知晓身份的前提下,是绝对没有人会站出来的,绝对!”

    “你若是胆子大,那一刀便不至让你昏迷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,可以把实情告诉予我了吧?”

    佛海再次沉默,他实在是想不到,事情会成现在这个样子。

    这三个理由,换做旁人来说,也许他就信了。

    但是由这位来说,他却怎么也没办法说服自己。

    也许……他早已经知晓了,只是特地来消遣自己罢了。

    忍不住长叹了口气,佛海和尚也不再念什么阿弥陀佛了,不顾背上的疼痛,从床上下了地,随后便非常郑重的,朝着刘邦跪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官家,继续北伐吧!千万不要再与金人议和了!”

    刘邦手指轻轻敲着这床:“从你编的那故事,朕就已经想到了,你小子是个想打仗的人……所以你这般接近于我,实际上就是为了说这话,对吧?”

    佛海点了点头,也不等他继续发问,便自个儿懂事地说了下去:

    “汉中之地,襄阳之地,两淮之地,您知道这三处地方,有多少起义抗金的人吗?”

    “您不知道,不,应该说您知道,但您只是假装不知道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易安居士带过河来的十三船字画、瓷器、书籍和古物,如今已变卖得差不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其实不该她这么做的,这不是她的责任,您说对吗?”

    从佛海的口中,刘邦大概把事情给听清楚了。

    那个叫什么易安居士的,是个女人,快六十岁了。

    靖康之难的时候,她男人死在了南下的途中,她一妇人,又没个依靠,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想来也吃了不少的苦。

    在五十岁的时候嫁了个官,没想到那老小子看中的是她带着南下的财物,想逼着她拿出来吧,她又不肯,于是这老小子有事没事就打人家。

    这妇人再也吃苦不住,就告这人考试的时候做了弊……好在最后被判了和离,不过经此一事,她便对这世道失望透顶,每日就想着写些诗和词来骂一骂宋国朝廷。

    她越骂名声越大,让不少想着打回去却又没办法的人,都想着办法和她往来。

    这佛海和尚,以及他口中的那个皇甫坦道士,还有不少从朝中贬出去的官儿……

    十几年下来,竟也积累下了不小的力量。

    只是这些力量只存在于民间,尚不能影响到朝廷罢了。

    大家伙儿学孔的,学道的,学佛的,因为一个共同的原因,聚在了一起,时常一起骂朝廷,偶尔也筹措资金给民间乡勇。

    按理说,他们就在临安府脚下这么闹事,依着秦相爷的脾气,早就全给拿了。

    但……

    这易安居士的外公,和秦桧夫人的爷爷,都是前朝宰相王珪。

    天下谁人不知道秦桧怕老婆,有这份关系在,也知道他们闹不出什么事端,所以秦相爷便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

    他们这群人本来还因为接连的大捷,以为北归有望了,毕竟岳飞都快打到汴京了。

    但不曾想,皇帝又把诸将给召了回来。

    众人失望不已,又在那皇甫坦的建议之下,出了这么一个主意。

    北伐的谏言不采纳,那便假托神明之口,反正皇帝被金人和乱军给吓破了胆,对这些东西信得紧。

    虽然不是什么好办法,但是除此之外,这群人也确实没有更好的计策了。

    “本来是打算借着易安居士和秦相的关系,让秦相把小僧引荐到您的面前……秦相力主议和之人,他带过来的人劝您北伐,会更有说服力一些,没想到……”

    “没想到,就这么巧,在城门边上遇到了是吧?”

    佛海道:“您为了一城门守备与那秦府管家争执,确实是小僧未曾想过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人已经被我杀了。”

    “阿弥陀佛……”

    口中念着阿弥陀佛,佛海脸上却没有半点表情。

    这和尚来历弄清楚了,但刘邦现在更想弄清楚的是……

    这宋国的皇帝,以前到底做了什么?

    只是把诸将召回来了而已,这天下却个个都觉得他就要和议了。

    以前只觉得可能是没本事,昏庸了些。

    但现在看来,恐怕还不止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他看向佛海,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知给了他听。

    “这些想杀人的人,和你们这群人有关吗?”

    佛海跪在地上,身子本来都立了起来,听了这话,连忙又伏下身道:

    “官家明鉴,小僧等人只想着复国,若真是想杀,那也只是想杀金人。”

    “嗯,”刘邦并不怀疑他,只听他又接着说:

    “不过就像小僧刚才所言,这民间抗金的义士不少,当中也有小僧熟知的,会不会是……”

    他想说,会不会是有人冲昏了头脑,想要行刺皇帝,但还是没有说出来。

    刘邦知道他的意思:“你说说你的想法,就当戴罪立功了,老子也好免了你的谋反之罪。”

    佛海甚是无语……自己最多也就是欺君,怎么就变成了谋反了?

    不过,这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,想杀皇帝的是谁他不知道。

    但想杀张俊的,他或许还真能猜得出来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