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24章 就是流氓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战事发展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悬念。

    十一月,朱棣带着宁王回来从大宁归来,分军包抄南军。

    李景隆麾下军士争先渡河而逃,河中冰块突然溶解,落入河中的南军不计其数,南军败走郑村坝。

    十二月,燕军在郑村坝连破南军七营,李景隆大败而还。

    时间进入建文二年。

    正月,燕军攻克蔚州,雁门关、大同、天成、阳和、云州、代州。

    二月,燕军兵临大同。李景隆率军救援,朱允炆赐斧钺[yuè]弓箭,让李景隆独自掌握征伐大权。李景隆渡江时,风雨大作,舟船毁坏,御赐之物全部丢失。

    朱允炆再次补赐时,李景隆果然喜提监军一位。

    四月,李景隆进兵河间,与郭英、吴杰、平安、徐辉祖等约定白沟河相会。

    白沟河之战中燕军危急时刻得狂风助力,李景隆军旗被折,燕军趁风放火奋起反击,郭英溃败西逃,李景隆南逃败走德州。

    还是四月,燕军攻入德州,李景隆败走济南,被朱允炆夺职召回京师,其后朱允炆力排众议留下李景隆镇守京师。

    五月,盛庸,铁玄代替李景隆驻守济南城,朱棣久攻不下,回转北平休整。

    燕王府,接风宴后。

    “唉,死了很多人吧!”

    徐氏一声长叹。

    “他不愿承认自己错了,我也无法。”

    朱棣拍了拍徐氏的手,安慰了一句。

    二月份那会,他给朱允炆写了一封信,把朱允炆被这群文官骗了的现实都说了。

    他虽然也想坐上那个位置,但自家人打自家人,不也是落入人家的算计里了么。

    能不打就不打。

    只要朱允炆不把老朱家拱手送人,把那几个所谓的辅政大臣杀了,他真的可以立刻收兵。

    但这封信如石投大海不说,还起了反向的作用。。。

    李景隆多了一位监军、跟他交好的江阴侯吴高被削爵流放,驸马都尉王宁被圈禁,朱棣的亲家——指挥同知李申被斩首示众。

    紧接着就是四月的白沟河之战。

    朱允炆可能恼羞成怒,几乎把朝廷能出的人都出了。

    一共六十三万大军。

    分三路,主力是李景隆一路,郭英一路。

    第三路是殿后的徐辉祖带的三万人。

    李景隆这一路三十万兵马全是朱允炆从外省调来的嫡系,监军是礼部左侍郎陈性善。

    第一波开打的就是李景隆这一路,李景隆被架空后,指挥打仗的是那位监军,将士的死伤没法避免。

    郭英那边的大军倒是郭英自己带着,在最后朱棣这边有点危险的时候,郭老爷子跟殿后的徐辉祖打了个配合,全歼了朱允炆的嫡系大军。

    李景隆这支前军最后阵亡了二十万,投降十万,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只剩李景隆单骑走德州。

    这边李景隆一败,朱允炆立刻命兵部尚书齐泰从辽东再调十万军士到济南。

    辽东接到调令倒也没明面上抗旨。

    只是响应了一下之前没有响应的朝廷裁撤卫所的新政。

    所有卫所驻军原地解散。

    当兵的都回家了,自然一个能被调到济南的兵都没有。

    到了这会,哪怕朱允炆明白军方没几个人站他那边,他也骑虎难下。

    大家只能就这么打下去了。

    “你说人家的娘来路不正,人家能干?”

    徐氏想给朱棣翻一个史无前例的大白眼。

    这信在军中写的,她完全没看过。是朱棣回来跟她复述了一遍才知道的。

    这男人,有时候,你都不知道是表扬他耿直呢,还是骂他愚蠢。

    张玉那些人不也说劝劝他,还真就让他这么样写信!!!

    一群武夫!!!

    “现在就是平安、盛庸,这两个人是朱允炆的铁杆了。”

    宁王为了避嫌也好,躲懒也好,没跟着燕王出去打仗。

    很光棍的把兵全给了燕王以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