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着行李箱走进索特酒店,在前台办理好入住手续后,就有服务人员来帮助李响拉行李。
还好龙盾局给自己准备了一张信用卡,不然的话身上只装着欧元在英国还有点麻烦。
在酒店房间中休憩了一下,换了身衣服,李响便离开酒店找了家银行用欧元兑换了一些英镑以备不时之需。
接着就是找了家本地风味的餐馆品尝一番地道的英国菜。
午饭解决之后,李响便跟着手机地图导航,步行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。
寻找宝贝自然不会在大白天,李响是打算先去打探打探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内部结构,以方便晚上行事。
虽然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平面图,谁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教堂有没有变化。
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钟,李响才算是看见了气派的教堂塔顶。心中暗自骂了出租车阿三一句,说好的只要十分钟呢?
走到大教堂的正门前,抬头仰望着这座宏伟的哥特式建筑,李响也不由得在心中发出一声赞叹。
特别是那种浓厚的铺面而来的历史底蕴,让人忍不住就想进入其中,去欣赏里面的一切。
威斯敏斯特大教堂,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,意译为西敏寺,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,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,始建于公元960年,1045年进行了扩建,1065年建成,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。
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,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教堂。1540年之后,成为圣公会教堂。
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“忏悔者”爱德华扩建,并于1065年被封圣。
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,发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严的教堂。
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区的主教堂,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,而是人们所知的王室专属的教堂,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决定。
虽说平面图上标明入口在堂前左侧,实际上它设在了教堂侧面的北耳堂。
英王“忏悔者”爱德华应教宗利奥九世之请求,将威斯敏斯特教堂敬献于圣伯多禄。
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威廉一世,是首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的国王。
经过黑斯廷斯战役,他击败了英王哈罗德二世。
他的加冕典礼于1066年的圣诞日举行,英格兰本地居民拥聚门前欢呼庆贺。
神经质的诺曼人错误理解了这一场面,威廉在整个典礼过程中惶惶惟恐丧命。加冕结束,诺曼士兵对人群发动攻击,还焚烧了周围的一些房屋。
自此之后,王室的加冕礼即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,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,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,无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,坐上王位。
即便百年之后,也都长眠寺内。
18世纪上半叶,英国建筑家尼古拉斯·霍克斯穆尔建造了教堂西端的双塔。
1875年起,教堂正面由英国建筑师、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运动的领袖人物乔治·吉尔伯特·斯科特整修。
这位沉湎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师在承担修复工作时,常因傲慢地毁掉许多精美的非哥特式作品而引起时人的争议。
不过,这种作风对西敏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。
据说,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护国主克伦威尔被杀后,头颅挂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尖顶上61年。
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为之深深震动,他曾感慨道:“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,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,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。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。”
在外面驻足片刻,李响跟随着游客买了门票后,走进了威斯敏斯特教堂。
威斯敏斯特教堂全系石造,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两大部分组成。有圣殿、翼廊、钟楼等堂组成。
进入教堂的拱门圆顶,走过庄严却有些灰暗的通道,眼前豁然一亮,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。
教堂内宽阔高远构造复杂的穹顶被装点得美轮美奂,由穹顶挂下来的大吊灯华丽璀璨,流光溢彩。
地上铺的是华贵富丽的红毯,一直通向铺着鲜艳的红色丝绒、装饰得金碧辉煌的祭坛,这就是举行王室加冕礼和皇家婚礼的正地。
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