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在一起,以史学补经学之短,寻找其中历史规律,历史经验,这才是学习经世致用的办法。
所以林延潮一日讲经,一日讲史。
经科学习四书五经,与平日理学儒师讲课差不多。
至于史科,则注重理论和实践契合,论历朝历代兴亡得失,主讲经世致用之道。
授课后林延潮会进行答疑,每日只限答疑五道,答疑后再布置功课。
经科功课是时文,史科功课则是策问。
次日林延潮将择门生章进行点评。
这些大体就是林延潮授课的安排。
每日课后,陶望龄,徐火勃二人,以及数名门生,他们会将林延潮课上所讲列一份讲义。
讲义里主要是林延潮所讲事功经学,史书议论,也有与门生的对话,解惑之言,类似于论语这等。只是在解惑之中,让门下学生附上各自心得,相互探讨印证。
每篇编写好的讲义,林延潮开始还会过目一二,后来就直接交给陶望龄,徐火勃二人去办,供给门生们抄录。
这篇讲义就名为《学功堂杂论》,弟子白天没听懂的,都可以借来摘抄,至于外头无缘拜在林延潮门下的士子们也是争相研读。
《学功堂杂论》大约两日一出。
这结合了林延潮经学史学见解的讲义从林延潮门下,到有志于林学的士子,最后连京城士子也是争相读之。
一份讲义竟洛阳纸贵了起来。
甚至不少商贩闻得商机,雇人在学功堂里将《学功堂杂论》先行抄录一份,然后立即用书手抄录,或是到书坊刻之,然后去京城的书肆,书坊里售卖给士子,从中赚一笔钱!
陶望龄,徐火勃听闻此事,二人于是动了主意,想要将《学功堂杂论》办成一份学刊。
于是二人一并来找林延潮议论。
徐火勃道:“老师,我估摸着可以将每日讲义集着,半月一刊,京城不少书院也都是如此印售学刊文集。就如同当年濂江书院的闲草集般。”
林延潮问道:“大约能售出多少?”
徐火勃道:“以目前而言,士子们都很喜欢看我们编撰的杂论。若是我们印成学刊,每日至少售出五百份,这还是考虑到不少穷困学生,花不起钱,只好手抄。”
“那一份学刊需售得几文?”
徐火勃道:“我们已是寻了一家相熟的书坊,老板说算上合用纸数,印造工,墨钱,本算我们每字工银二分五厘,眼下给我们便宜至两分。五十字就是一两,一份学刊五千字上下,那需一百两。”
“若是我们售五百份,那一份学刊值二钱银子,这已是相当便宜了。对于学子而言,出得起这笔钱。”
林延潮闻言皱眉:“你这帐算得不对。”
徐火勃挠头道:“老师,这笔帐我与望龄反复对过不会有错的。”
林延潮道:“你们只算得书坊那一份,自己却没有算,一份二钱银子,那你们不是白做工了?”
徐火勃笑道:“老师,哪里话,这是我们弟子心甘情愿的,为先生服其劳嘛。”
林延潮摇了摇头道:“无利之事岂能为功。”
林延潮此刻心想,是该引入报纸的理念了。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