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留守,其中尤其详细的就是激战细节,最终贼匪大溃,又是如何善后。
一桩桩一件件,有先前战报上有的,也有没有的,最后又是大赞圣上英明神武,慧眼识人,鹰扬将军赵石国之栋梁,有名将之姿等等等等,洋洋洒洒数万字,让景帝李玄谨看得目眩神迷,连徐春带着几个小太监摆好桌案,端来菜肴美酒都没注意。
这一看就是约半个多时辰,这才呼出一口长气,恋恋不舍的合上了奏折,回味了半天,却是想到,之前的战报竟然没提几个人方一继任,就已经商量好了金州一战的方略,而战报上竟然只字未提,几个人真真是胆大包天。
不过还是方才所的那般,他正在高兴头上,想了一想便也释然,这几人私下计议,成了则功在社稷,若是不成,说那许多也是无用,反而会引起朝议,纷争,干扰几人决策,到是颇有些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意味在里面,反到是赵石所上的平蜀七策之中略有提及,却未想到几人如此大胆。
“陛下,酒菜已经齐备,可是现在便用?”
“好,不用旁人侍候,让他们都出去吧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
景帝李玄谨来到桌前坐定,手里拿着种从端的奏折,挑着几样喜欢的,微用了些,又抿了一口美酒,心情大畅,只觉今日所用菜色味道极佳,酒香也颇为醇厚,胃口上来,又多吃了几口,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,这才展开手边的奏折仔细观瞧。
种从端所表比之陈祖一点不差,金州几月以来的措置比之陈祖还要详实几分,但就战事上,他未曾亲见,只说了俘获如何之多,民心如何振奋云云,李玄谨一边吃菜一边饮酒,一边读着奏折。
又是半个多时辰,放下奏折之时,已是满面熏然。。。。。。。
陈祖,种从端,景帝李玄谨默默念叨着这两个名字,站起身来到龙案旁,顺手拿起赵石的奏折,方才没有看完,这回却是仔仔细细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。
要不怎么说呢,有比较,才会有区别,和其他两人奏折比起来,赵石的奏折最是简单,没有多少冗余之言,没有什么歌功颂德之语,更无表功之意,要说多余,只是叙了简拔恩遇之情,奏折最后,述的也不是自己之功,而是俘获贼匪安置去向的建言,和以工代赈差不多,却要比之前与种从端所言详实许多。
字里行间,都是金州善后种种,以及将来蜀中战局如何如何,方才读这些他还有些气恼,但看过其他两人的奏折,再回过头来细读赵石所奏,却是韵味十足,越是琢磨,越是觉得之后战事应是如此,才能让人放心。
这时景帝李玄谨已是酒意上头,不过还是隐隐间明白,其他两人未必没想到这些,只是这奏折和捷报同来,表述功劳乃题中应有之义,是想讨自己欢心的,之后也必定有方略呈上。
但此时酒意上涌,只觉两厢比较,赵石奏折之上句句皆是谋国之言,而其他二人,却多有糊弄,只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,这忠心上比之赵石可就差的远了。
不管酒意上头,还是怎的,这个印象一旦留下,却是怎么也抹不掉的了,种从端要是在这里,估计悔的连肠子都得青了,他也只是觉着关于俘获之事,应是晚些时候再提,若与捷报同来,一旦惹恼了陛下,这功劳许是也就没了的,却不想赵石那里直接就呈了上来,棋差一招,君王心里的分量可就差了不是一点半点,要不怎么说,官场之上,行差踏错半步,可能就是天差地远呢。
景帝李玄谨却也断然不会想到,这奏折却是出自那位曾经的相府长史,现在的南参军之手,此人绝世之才,对于人心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,只一个小小的奏表,被其翻弄之下,诸人心思,却全在他掌握之中,连他这个帝王也不能例外,不知不觉见便坠入翁仲而不自觉的。
(回书友,阿草是断更了很长时间,求月票也有些不能理直气壮,但书友想一想,如果书友所读书目没有那个潜力进入前六,投的月票也就没什么用处,不如给些推荐什么的,把月票给阿草,将阿草推入前六,多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,哈哈
阿草下个星期有推荐了,总的来说,编辑还很照顾,阿草努力更新,让梦想变为现实。)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