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,才将京都话剧团进行了重组。
现在得了白寿宁的吩咐后,他不敢怠慢,直接就从话剧团赶到了郭大路家里。
这人有五十来岁,长得很结实,与同龄人的大腹便便截然不同,身上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精气神。
“郭爷,白主任都给我说了,他让我来向您这里拿剧本,我琢磨着啊,光来拿剧本可不行。这剧本是剧本,表演是表演,我们要是不能了解您这剧本的思路,我们肯定就演不好。所以,我想请您有空的话,去我们剧团指导一下,给我们讲一下剧本中人物的特征与形象,不然的话,这人物形象光凭猜测的话,根本就丰满不了。”
这人很会说话,但却隐隐有一种很难发现的傲气,虽然隐藏的极深,但还是被郭大路给看了出来。
“邵老师,您可千万别喊我郭爷,你这年纪这么喊我,那是折我的寿!”
华夏话剧界就没有不知道邵红旗的,郭大路对此人也早有耳闻,“您还别说,我还真想去你们话剧团走一趟,这个剧本先给你,三天后,我再去你们剧团学习一下。”
邵红旗道:“那好,我就喊你大路吧!”
他很是虚心的请教道:“大路,你这个话剧的名字叫什么?”
郭大路从书房里拿出一个装订好的本子,“你来看看吧!”
邵红旗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,看了看封面上的大字,“茶馆?这说的是茶馆里发生的事情吗?”
郭大路笑道:“是啊,邵老师拿回去看看,看看有什么地方不对,还请您指教一下。”
“不敢,不敢!您是文学家,我是个演戏的,我哪有资格指教您呢?”
他拿着郭大路的话剧剧本回到团里之后,迫不及待的打开翻阅。
他这人看书有个习惯,一般都会看三遍,第一遍看,乃是飞快的扫视,只看大略,第二遍则是从新将书籍的思路以及里面的人物进行一下分析,到了第三遍才是精读细读,务求将整部书里的事件人物形象都给完全消化。
但是郭大路给他的这个剧本,他看到第一遍就被惊着了!
这个话剧的背景,是京都的老茶馆,一个小茶馆几十年的兴衰,以茶馆中来来来往往的客人,描绘出了时代变迁中的底层百姓处境,以及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前后的社会情况。
这部话剧以小见大,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变幻,里面出现了十几个人物,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,每个人都有他的职业以及品性个性,关键是剧本中透露出来的浓浓的京片子味道,实在是太贴切当时的社会环境了。
邵红旗搞了一辈子话剧,深知话剧的难搞,自从建国以来,华夏的话剧就一直没有得到创新的机会,不是不想创新,但写了很多剧本在台上排练,全都不足以作为剧团里的保留节目,就一直没有一个代表性的节目。
郭大路虽然在业内是个文学怪才,但写小说与写话剧毕竟还是有不同之处,邵红旗不怎么相信郭大路能把话剧写好。
但这部《茶馆》看完之后,邵红旗好长时间没有回过神来,他此时虽然没能将里面的人物形象吃透,但心中却隐隐生出来一个感觉,“或许华夏建国以来,堪称不朽的话剧节目已经诞生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