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身子。回来总要问问。
陈氏的年纪与李金珠相仿,这些年养尊处优,岁月也没有在她的身上,留下太多的痕迹。
仍然美颜不可方物。
她听着吴年的关心,心中暖烘烘的。轻笑着说道:“我身子骨好着呢,一场病都没生。”
“至于敏儿。”顿了顿后,她眉飞色舞道:“敏儿不再是个皮猴子,沉稳起来了。人也很壮实。”
说完她含情脉脉的看了一眼吴年,在吴敏的身上,她看到了吴年的影子。
“这就好啊。”吴年露出喜色道。
随即,吴年与妻妾、姐说了很多话。知道了许多的趣事,卸下了大王的重任,开开心心的笑着说着。
吴年还得知李雅给张震生了个儿子,叫张雄。
吴氏谈论起大孙子,表情就像是吃了蜜糖一样。
国事是国事,家事是家事。
家里头平平安安,就是好事。
所有的事情,吴年都托付给了文武百官处理。自己老老实实的在家中待着,做一个“宅汉王”。
年关将近。
在柳香的带领下,吴年全家出动准备过春节。
高句丽那边也过春节,但是细节不太一样。
李金珠、娥亲、娥娘以及一些受到吴年临幸的秀女,对此有点不习惯,但勉强能接受。
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。
另外柳香等女,也渐渐习惯有太监在自己跟前伺候的日常。吴家原本的家奴,能带入宫的,吴年都留下了。
比如厨娘、女婢、粗使大妈。
不能带入宫的,吴年就给了他们田宅、财物,解除了他们的奴籍,让他们可以衣食无忧。
俗话说得好。
一人得道鸡犬升天。
吴年自己称王建国,对于自己身边的人,都妥善安置了。
过了春节之后,时光飞梭。
时值三月。
经过五个多月的时间修葺,吴年的汉王王宫终于落成。完全就是高句丽王宫的整体搬迁,没有任何变化。
连匾额都一样。
比如说某某阁,某某殿。
连御花园的植物,都是挪移过来的。
这日上午。吴年在内阁大臣的陪伴下,带着妻儿家小,入住了宫廷。
柳香她们由李金珠、娥亲、娥娘陪伴,参观王宫去了。
吴年与三位内阁大臣,一起来到了德性阁内坐下。吴年的身旁,有两位精通汉语的高句丽太监侍立。
内阁大臣坐在太师椅上,每人身旁都放着茶几。
众人一起喝着茶,说着话。
“大王。登基的各种准备,都已经筹备好了。侍郎崔无双拟定四月初五,在德阳殿登基,接受百官朝拜。然后出城南,祭祀天地。”
“最后是前往北山堡祭祀宗庙社稷。”
首辅刘知行放下茶盏,对吴年拱手说道。
“北山堡啊。”吴年对于其他没有太大的期待感,真正的登基仪式,其实已经办了。
就是高句丽大阅兵。
那时候,他就是汉王了。
但是对于自己忠诚的北山堡,他却是露出了向往、怀念之色。
挺好的。
这么多年了,是该回去一趟了。
衣锦还乡。